走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安静有序的场景映入眼帘:一边是评标区,一间间小小的智能评标舱,给予了评标专家独立安静的评标环境;一边是见证室,一张大屏便可对开标评标活动、交易主体运行轨迹等进行全流程、全覆盖的电子见证。与几年前,人员聚集参加开评标活动的场景截然不同。
聚集数据要素,赋能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我市依托苹果老虎机、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开展“一网优办”“电子保函”“掌易捷APP”“云上签章”“数字见证”等便捷服务,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构建了“文件无纸化、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系统辅助评、过程全留痕”的“不见面交易”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进一步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的高质量发展。
一网“优”办
提升服务新质效
昨日上午,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多个项目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鸿雁不见面开标大厅”主持着项目的开标会议,投标单位则有序等候在各自的虚拟座位上,一侧交流区一侧公告区,线上虚拟主持人在公告栏中提醒解密、主持抽签、宣布唱标结束,短短几分钟,随着系统页面提示进度轴的推进,开标活动有序完成。
近年来,我市围绕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向“一网优办”的转型升级,目前已实现主体信息变更、交易场地预约、专家双盲抽取、信息发布、保证金缴纳、中标通知书打印等42个交易事项的线上自主办理,让市场主体足不出户、手指轻轻一点,即可完成各类事项的即时办理。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率先在工程招标领域推广应用‘不见面’交易系统,近两年,政府采购、国企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相继实现不见面,不见面交易率达到100%”,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张蒋浩介绍,“如今,随着‘掌易捷’APP的推出,投标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远程在线参与开标会议,解决了交易的时限性和地域性难题。这不仅节省了投标人的投标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开标过程的公开透明度。”
一人一舱
打造评审新环境
刷脸进舱、打开电脑、点击系统、登录账号、视频会议……在一间间智能评标舱内,来自南通市内不同地区的五位评审专家,根据自动分配提示,进入各自评审工位,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智能评标舱是我市今年新投入使用的个性化订制设备,它通过集成智能门禁、高清摄像头、监控拾音、双屏在线交流等智能设施,实现评标专家在物理隔离环境下的独立评审,打破了以往评委席相对固定、一室一项目、相互交流讨论的评审瓶颈。“你别看这个评标舱只有5平米左右,但容量很大,有视频交流平台、IP通话端口,还有全覆盖、无死角的音视频监控系统,在保证评委独立评审的基础上,也能快速发现和解决评审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评标专家薛玖玲感慨道,“今年,市数据局又引入了“评委云签”模式,解决了评标专家携带介质参加评审的麻烦,体验感确实非常好!”
智能评标舱的引入,是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创新的重要一步,通过高标准建设“场地智慧管理系统”,采取“人脸+身份证”双重识别、代理远程协助、招标人电子监督等举措,实现了评标区的全封闭管理,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进出评标区,进一步提高了交易场所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一屏见证
构建交易新生态
当评标专家在智能评标舱内聚精会神地进行评审时,另一边的数智见证室内,工作人员正通过两块大屏,关注着各评标舱的实时评标情况,一屏五场景,让不同评委的评标桌面、交流桌面等一一映入眼底。数据要素的场景应用,让“一人一标 现场见证”走上了“一人多标 云上见证”的快车道。
“我们不光是智能评标舱的评审过程可以实时记录、可追溯,其他评标室开展的招标采购活动,也能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丁树华一边在电脑上切换其他评标室的实时画面,一边向我们介绍,“我们充分发挥数字化、AI技术在公共资源领域的应用,做到‘数据全上链 见证一张网’,将公共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现场监控系统三大系统的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存档,使进场交易活动全程记录可追溯。”
在“数智见证”系统的支撑下,任何开评标过程中的异常行为都会被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及时提醒、纠正和处理,真正做到了全过程留痕,大大增强了公众对公共资源交易公正性的信心,为打造更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市充分发挥“数智见证”系统的主引擎作用,截至目前,已完成了823个招标采购项目的见证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市将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